与校园霸凌的伤说再见

时间:2021-12-31 [关闭窗口]

来源:健康报

  11月28日,25岁的摄影师鹿道森在微博公开遗书后失联。12月1日,鹿道森的遗体在浙江舟山小鸟石塘村附近海域被找到。

  在遗书中,鹿道森叙述了自己短暂却缺少关爱的一生。作为一名农村留守儿童,他从小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长期被校园霸凌伤害。“请停止校园霸凌吧”“何以为家?”“繁星之城,却没有一盏灯为我照亮。”鹿道森在遗书中发出了绝望的呐喊。

  校园霸凌行为 为何不易被觉察

  霸凌是指受害者(一个人或团体)长期、重复性地暴露在霸凌者(一个人或团体)所施予的负向行为中,霸凌者与受害者之间的权利不平等。负向行为指一个人故意伤害或是造成另一个人不安,可能是语言(如威胁、取绰号、嘲笑等),身体接触(如推、挤、踢等),或其他形式(如侮辱威胁、社会排挤等)。

  霸凌的形式多种多样。

  肢体霸凌:对他人推、踢、殴打以及抢夺财物等,是让孩子们最恐惧的。

  口语霸凌:用语言刺伤或嘲笑别人,如嘲笑、谩骂、起绰号、恐吓威胁等。这种方式让人心理受伤,而心理伤害比肢体伤害更严重、持久。

  关系霸凌:通过说服同伴排挤某人。如排挤弱势同伴、散播谣言等,是最常见、最容易被忽视的。

  性霸凌:类似性骚扰,包括对性别、性征、性取向的嘲笑;还有身体上的侵犯,如脱裤子、掀裙子等。

  网络霸凌:散播网络威胁或谣言,往往速度快,方式多,伤害大。

  反击型霸凌:被霸凌者欺负更弱的人,既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

  校园霸凌行为常不容易被觉察,原因主要有:很容易被家长和老师视为嬉戏打闹;一般发生在隐蔽的地方,被霸凌者很少会告诉家长和老师;即使告知了家长和老师,也往往被认为是孩子间的小矛盾而不会很在意。

  霸凌行为往往不是单一存在的。如,鹿道森因为乖巧礼貌、安静、不打架被叫“娘娘腔”是性霸凌;给他起各种外号,叫假妹妹、假姑娘等是口语霸凌;在放学的路上让他下跪,拦着不让走是肢体霸凌;被同学排挤,很难融入新集体是关系霸凌。

  霸凌者固然可恨,但那些“帮凶”呢

  校园霸凌者往往易怒、情绪化,没有罪恶感,缺少对受害者的同情心,没有安全感,解决问题的能力弱,对权利的需求比较高。霸凌者多数身体比较强壮、高大。在养育过程中,其母可能焦虑多、过度保护,其父可能喜欢批评、比较冷漠;孩子的依恋关系不安全,家长漠视孩子的需求,家庭关系不和谐,更有甚者可能会有家庭暴力。校园霸凌者的心智化程度比较低,缺乏沟通能力,多数学习成绩不好,对校园环境感到不公。

  被霸凌者多数内向,焦虑,没有安全感,低自尊;对暴力行为持负向态度,对环境和人有负向看法,悲观,孤独,缺少对环境的控制感;受到欺凌后的反应多是哭泣和退缩;生活习惯常不好,学习或运动能力弱,对环境感到不安全,害怕上学甚至旷课;社会适应能力弱,同伴关系较差,缺乏社交及其技能。被霸凌者父母多过度保护或溺爱。

  因为无法完成超年龄的学习任务,父亲踢了鹿道森一脚,这给他造成深深的恐惧和不安,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值得被爱,从此变得胆小。

  回到老家后,作为留守儿童寄宿在各种亲戚家中,让鹿道森总有一种无依无靠、患得患失的感觉,他的内心没有一个安稳的家。

  后来父母回来了,但父母实际上把鹿道森当成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人。鹿道森没有自我,这种感觉让他痛苦,生不如死。以爱之名的禁锢和伤害,让他没有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父母之间的争吵,让他每天在家中感受不到爱,只有指责和抱怨。

  到了新的学校,鹿道森因为自己安静、不骂人、不打架的形象,遭遇了校园霸凌。霸凌者固然可恨。但是,鹿道森的父母、家庭没有给予他足够的关心爱护,何尝不是他被霸凌的帮凶呢?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被霸凌者应对霸凌的常见方式有:忍耐;逃避(如不上学、沉迷网络转移注意力);情绪自我安抚(如告诉自己很快就结束);告诉自己不是被欺凌,而将对方行为合理化,努力得到霸凌者的认同。

  经历霸凌的孩子很容易变得不想上学,甚至借口身体不适而不去学校。这些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也会和以前大不相同,比如在家中无故和父母吵架,导致亲子关系和家庭气氛变差。

  被霸凌者成年之后,也会害怕落单,担心自己没有朋友;害怕他人讨厌自己,在意他人的看法;在人际互动中小心翼翼,处处以他人的意见为主;说话有所保留,害怕被朋友出卖,努力调整自己迎合他人;用心经营人际关系,但是又常经营不好……

  鹿道森小时候逃离了父亲回到老家,逃离了寄宿生活回到父母身边,逃离了父母对童年的控制,好不容易大学毕业,经济独立。父母每次打电话都说家里没钱,却没有一点关心和温暖的话,让他内心恐惧不安,自己多花一分钱都很愧疚。

  直到成年,鹿道森都觉得自己是他人的累赘,没有人会爱他;感觉没有人在乎他是否开心幸福,但是他的内心又极度渴望爱和温暖,渴望一个幸福的家。他甚至不想进入婚姻,不想生育下一代,因为他害怕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有爱和温暖的家。他的情绪很容易崩溃,吃个饭都控制不住眼泪流下来。他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时刻紧绷着往前奔跑,却没有一个方向,对未来感到恐惧。

  还有一种被霸凌的人,自己会反过来去欺凌那些比自己更弱小的人,长大成人后甚至会做违反法律法规的事,乃至做出反社会的行为。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克服困难,找到未来道路上那道光

  教育子女是父母天赋的权利,但是教育子女的能力却不是与生俱来的。今年10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保证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世界上的父母绝大多数都是爱孩子的,包括鹿道森的父母。他们虽然对他要求很高,甚至会打他,控制他,但他们本质上还是为了鹿道森好,希望他出人头地。然而,许多家长所用的方法不太适合孩子的成长,他们以爱之名伤害着孩子。

  因此,作为家长要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用适合孩子的方法来教育他。如果父母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可以请教专业人士,比如,心理医生。他们会帮您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充满爱的养育,会让孩子的内心充满力量,发展出强大的自我感,传递出一种“我是被爱的”气质,让他人感到不可以欺负。这样的孩子人际关系比较安全稳定,不会被孤立,即使面对霸凌,也会选择正确的方法应对。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被霸凌者成年后的心伤,其实不仅仅是霸凌事件的伤那么简单。像鹿道森一样,经历霸凌的人,往往同时存在成长经历中的伤痛。这些伤痛如果自己能够消化是最好的,如果有困难,可以和信得过的亲密朋友交流沟通,在他们的帮助下,度过困难时期。

  如果像鹿道森一样,过去的经历、现在的事业、未来的理想,都让你痛苦万分,就应该向心理治疗师(或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他们会帮助你一起面对小时候的经历,帮你处理这些伤痛,克服目前事业上的困难,找到未来道路上的那道光。

  11月28日,25岁的摄影师鹿道森在微博公开遗书后失联。12月1日,鹿道森的遗体在浙江舟山小鸟石塘村附近海域被找到。

  在遗书中,鹿道森叙述了自己短暂却缺少关爱的一生。作为一名农村留守儿童,他从小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长期被校园霸凌伤害。“请停止校园霸凌吧”“何以为家?”“繁星之城,却没有一盏灯为我照亮。”鹿道森在遗书中发出了绝望的呐喊。

  校园霸凌行为 为何不易被觉察

  霸凌是指受害者(一个人或团体)长期、重复性地暴露在霸凌者(一个人或团体)所施予的负向行为中,霸凌者与受害者之间的权利不平等。负向行为指一个人故意伤害或是造成另一个人不安,可能是语言(如威胁、取绰号、嘲笑等),身体接触(如推、挤、踢等),或其他形式(如侮辱威胁、社会排挤等)。

  霸凌的形式多种多样。

  肢体霸凌:对他人推、踢、殴打以及抢夺财物等,是让孩子们最恐惧的。

  口语霸凌:用语言刺伤或嘲笑别人,如嘲笑、谩骂、起绰号、恐吓威胁等。这种方式让人心理受伤,而心理伤害比肢体伤害更严重、持久。

  关系霸凌:通过说服同伴排挤某人。如排挤弱势同伴、散播谣言等,是最常见、最容易被忽视的。

  性霸凌:类似性骚扰,包括对性别、性征、性取向的嘲笑;还有身体上的侵犯,如脱裤子、掀裙子等。

  网络霸凌:散播网络威胁或谣言,往往速度快,方式多,伤害大。

  反击型霸凌:被霸凌者欺负更弱的人,既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

  校园霸凌行为常不容易被觉察,原因主要有:很容易被家长和老师视为嬉戏打闹;一般发生在隐蔽的地方,被霸凌者很少会告诉家长和老师;即使告知了家长和老师,也往往被认为是孩子间的小矛盾而不会很在意。

  霸凌行为往往不是单一存在的。如,鹿道森因为乖巧礼貌、安静、不打架被叫“娘娘腔”是性霸凌;给他起各种外号,叫假妹妹、假姑娘等是口语霸凌;在放学的路上让他下跪,拦着不让走是肢体霸凌;被同学排挤,很难融入新集体是关系霸凌。

  霸凌者固然可恨,但那些“帮凶”呢

  校园霸凌者往往易怒、情绪化,没有罪恶感,缺少对受害者的同情心,没有安全感,解决问题的能力弱,对权利的需求比较高。霸凌者多数身体比较强壮、高大。在养育过程中,其母可能焦虑多、过度保护,其父可能喜欢批评、比较冷漠;孩子的依恋关系不安全,家长漠视孩子的需求,家庭关系不和谐,更有甚者可能会有家庭暴力。校园霸凌者的心智化程度比较低,缺乏沟通能力,多数学习成绩不好,对校园环境感到不公。

  被霸凌者多数内向,焦虑,没有安全感,低自尊;对暴力行为持负向态度,对环境和人有负向看法,悲观,孤独,缺少对环境的控制感;受到欺凌后的反应多是哭泣和退缩;生活习惯常不好,学习或运动能力弱,对环境感到不安全,害怕上学甚至旷课;社会适应能力弱,同伴关系较差,缺乏社交及其技能。被霸凌者父母多过度保护或溺爱。

  因为无法完成超年龄的学习任务,父亲踢了鹿道森一脚,这给他造成深深的恐惧和不安,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值得被爱,从此变得胆小。

  回到老家后,作为留守儿童寄宿在各种亲戚家中,让鹿道森总有一种无依无靠、患得患失的感觉,他的内心没有一个安稳的家。

  后来父母回来了,但父母实际上把鹿道森当成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人。鹿道森没有自我,这种感觉让他痛苦,生不如死。以爱之名的禁锢和伤害,让他没有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父母之间的争吵,让他每天在家中感受不到爱,只有指责和抱怨。

  到了新的学校,鹿道森因为自己安静、不骂人、不打架的形象,遭遇了校园霸凌。霸凌者固然可恨。但是,鹿道森的父母、家庭没有给予他足够的关心爱护,何尝不是他被霸凌的帮凶呢?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被霸凌者应对霸凌的常见方式有:忍耐;逃避(如不上学、沉迷网络转移注意力);情绪自我安抚(如告诉自己很快就结束);告诉自己不是被欺凌,而将对方行为合理化,努力得到霸凌者的认同。

  经历霸凌的孩子很容易变得不想上学,甚至借口身体不适而不去学校。这些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也会和以前大不相同,比如在家中无故和父母吵架,导致亲子关系和家庭气氛变差。

  被霸凌者成年之后,也会害怕落单,担心自己没有朋友;害怕他人讨厌自己,在意他人的看法;在人际互动中小心翼翼,处处以他人的意见为主;说话有所保留,害怕被朋友出卖,努力调整自己迎合他人;用心经营人际关系,但是又常经营不好……

  鹿道森小时候逃离了父亲回到老家,逃离了寄宿生活回到父母身边,逃离了父母对童年的控制,好不容易大学毕业,经济独立。父母每次打电话都说家里没钱,却没有一点关心和温暖的话,让他内心恐惧不安,自己多花一分钱都很愧疚。

  直到成年,鹿道森都觉得自己是他人的累赘,没有人会爱他;感觉没有人在乎他是否开心幸福,但是他的内心又极度渴望爱和温暖,渴望一个幸福的家。他甚至不想进入婚姻,不想生育下一代,因为他害怕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有爱和温暖的家。他的情绪很容易崩溃,吃个饭都控制不住眼泪流下来。他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时刻紧绷着往前奔跑,却没有一个方向,对未来感到恐惧。

  还有一种被霸凌的人,自己会反过来去欺凌那些比自己更弱小的人,长大成人后甚至会做违反法律法规的事,乃至做出反社会的行为。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克服困难,找到未来道路上那道光

  教育子女是父母天赋的权利,但是教育子女的能力却不是与生俱来的。今年10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保证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世界上的父母绝大多数都是爱孩子的,包括鹿道森的父母。他们虽然对他要求很高,甚至会打他,控制他,但他们本质上还是为了鹿道森好,希望他出人头地。然而,许多家长所用的方法不太适合孩子的成长,他们以爱之名伤害着孩子。

  因此,作为家长要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用适合孩子的方法来教育他。如果父母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可以请教专业人士,比如,心理医生。他们会帮您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充满爱的养育,会让孩子的内心充满力量,发展出强大的自我感,传递出一种“我是被爱的”气质,让他人感到不可以欺负。这样的孩子人际关系比较安全稳定,不会被孤立,即使面对霸凌,也会选择正确的方法应对。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被霸凌者成年后的心伤,其实不仅仅是霸凌事件的伤那么简单。像鹿道森一样,经历霸凌的人,往往同时存在成长经历中的伤痛。这些伤痛如果自己能够消化是最好的,如果有困难,可以和信得过的亲密朋友交流沟通,在他们的帮助下,度过困难时期。

  如果像鹿道森一样,过去的经历、现在的事业、未来的理想,都让你痛苦万分,就应该向心理治疗师(或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他们会帮助你一起面对小时候的经历,帮你处理这些伤痛,克服目前事业上的困难,找到未来道路上的那道光。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