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间睡觉有「光」,心脏和激素水平都受牵连

时间:2022-06-20 [关闭窗口]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类在昼夜分明的环境中演化而来,光线对人的睡眠和昼夜节律等有着强大的影响。

  开着灯睡觉,窗帘不够遮光,小区照明太亮……这些不起眼的生活细节,或许正在伤害你。

  近期,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夜间光线暴露,即使是那种不太亮的光线,也可能扰乱夜间心率,并增加第二天早上的胰岛素抵抗。

  《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结合该研究采访专家,解读夜间灯光给健康带来的影响,教你躲开强光伤害睡个好觉。

  受访专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教授 戴自祝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健康中心研究员 张金良

  睡觉有光,损伤心脏和代谢

  美国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和哈佛医学院研究团队,测试了参与者在中等强度光和昏暗光下睡眠后的效果:

  第一组参与者在昏暗的灯光下(<3勒克斯)睡一晚,然后在房间顶灯(100勒克斯)下睡一晚;第二组参与者连续两晚都睡在昏暗的光线下。

  在参与者每天醒来后的20分钟,研究人员会采集他们的空腹血液样本,并在参与者摄入糖丸后再次采集6次血样。

  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人员发现:

  与昏暗的光线条件相比,在室内光线下睡觉的参与者心率会增加,即使睡着了,但本该在白天工作的交感神经系统也被激活了,身体无法得到有效休息;

  实验结果还表明,在睡眠期间暴露于室内光线仅一晚,就会损害葡萄糖平衡。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来实现的。

  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睡眠医学主任菲利斯·兹在一份声明中说:“夜间光照不利于心脏和内分泌健康,对人们来说,夜晚入睡后避免或尽量减少光照非常重要。”

  光线对两种激素动了手脚

  除胰岛素水平外,夜间光线还会左右人的褪黑素水平。

  褪黑素是一种由松果体(位于大脑中部)产生的激素,具有参与调节人体昼夜节律和睡眠的生理作用。

  褪黑素分泌,受到外界光线和亮度的影响。

  当外界光线明亮或蓝光充足时,大脑此时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光线昏暗或蓝光不足时,大脑就会下令刺激褪黑素的分泌。

  不过,不只是室外光照对健康会产生影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教授戴自祝表示,室内光污染同样有损健康。

  室内常见的光污染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即过分明亮的材料、不合理的室内灯光设计以及户外照明对室内产生的干扰光。

  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容易导致视疲劳,还会扰乱正常的生理节律,诱发神经衰弱和失眠等。

  让你的夜晚尽量「暗」下来

  以上研究提醒我们,最好的睡眠环境或许就是「全黑」。

  现代社会避开夜间光源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但我们可以从细节入手,做出一点改变。

  让卧室尽量暗一点

  晚上九点后关掉一些灯或调低亮度;

  睡眠时尽量不开灯;

  移走卧室中不必要的光源,如数字闹钟;

  使用遮光窗帘来遮挡光线;

  调整床的位置,避免室外光线直接照在脸上;

  如果指示灯没法关闭,想办法遮住;

  必要时可佩戴眼罩。

  颜色很重要

  在可见光的7种颜色中,越靠近紫外线区域的可见光(如紫光和蓝光),能量越强,对人体的伤害也会更大。

  琥珀色或红色、橙色灯光对大脑的刺激性较小;尽量减少蓝光或紫光的使用。

  其中,蓝光普遍存在于电脑、手机、投影仪、LED显示器、激光笔等中。睡前半小时尽量不接触电子产品,更不要带手机上床。

  用白炽灯代替LED灯

  尤其是在厨房、浴室和卧室。这是因为白炽灯抑制褪黑激素的效率较低。将LED灯放在走廊、壁橱等位置,尽量减少与它们的接触。

  早上拉开窗帘,感知自然光

  优化昼夜节律一方面要在夜间避免光源,但另一方面也很重要: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至少接受10~15分钟的光照。让身体感知差异,优化褪黑激素的生成。

来源:生命时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