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螨虫会「融」进皮肤?七八月可是繁衍高峰……

时间:2022-07-12 [关闭窗口]

来源:生命时报

  要说和人类“关系最近”的生物,「螨虫」必须榜上有名。地毯、沙发、床垫,甚至人的皮肤里都是它们的常居地。

  近日,美国《分子生物学与进化》杂志上一项研究显示,螨虫与人类的关系可能要更进一步,它或许能和人类皮肤“合体”了。

  《生命时报》结合研究采访专家,详解生活中常见的两种螨虫,教你如何与它们和平共处。

  受访专家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医师 杨希川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张江林

  螨虫可能“融”进皮肤里

  这项来自英国班戈大学、雷丁大学等机构的新研究表明,生活在人体毛孔中的微型螨虫由于其不同寻常且简单的生活方式,可能很快将会与人类合为一体。

  科学家首次对寄生于人皮肤的螨虫进行了基因测序发现,由于它们孤立的存在和由此产生的近亲繁殖,使它们摆脱了不必要的基因和细胞,从外部寄生转向内部,并适应了隐蔽的生活,和人体成为了共生体。

  由于没有暴露于外部的威胁,没有竞争对手,也没有遇到携带其他基因的螨虫,因此基因减少使得它们成为极为简单的有机体。基因减少导致这类螨虫无法承受紫外线,只能夜间行动。它们不产生褪黑激素,而是利用人类皮肤产生的褪黑激素为它们的不眠之夜提供动力。

  此外,与成年阶段相比,螨虫在年轻时拥有更多的细胞,研究人员认为这正是螨虫成为人类共同体的第一步。

  两种螨虫陪伴我们最多

  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螨虫有两种:皮肤里的蠕形螨和纺织物里的尘螨。

  蠕形螨

  食物来源:皮肤分泌的皮脂、脱落的角质细胞。

  常居地:面部、头皮、背部等皮脂腺分泌旺盛的地方。

  宜居:温度20~25度。

  蠕形螨通常情况下对人体是无害的,不过当免疫力下降或是合并其他细菌感染等情况下,也有可能诱发局部免疫炎症反应。

  机械性、化学性刺激

  螨虫在毛囊及皮脂腺内生长繁殖、口器啃食、蠕动爬行、排泄粪便、交配产卵以及成虫死亡后的腐烂液化,会对皮肤构成一定的机械性刺激和理化性刺激,容易加重皮肤本身存在的炎症问题。

  过敏反应

  蠕形螨死后会一次性把排泄物排在我们的皮肤上,这些尸体及排泄物对于人体皮肤组织来说是异物和异种蛋白,部分人群容易对其产生过敏反应。

  病原微生物感染

  螨虫的交配是在皮肤表面进行,所以,当人类蠕形螨虫交配以及皮肤外环境明显变化,如温度过高过低时,会爬到皮肤表面。

  这样螨虫出入毛孔时可将皮肤表面的病原微生物带入毛囊及皮脂腺,使皮肤表现出感染症状,如红肿热痛、丘疹等。

  尘螨

  食物来源:人类的皮屑、分泌物、食物残渣。成年人每天脱落0.5克~1克的皮屑,就是尘螨丰富的食物来源。

  常居地:床褥、毛绒玩具、地毯、窗帘等地。

  宜居:温度20~25度;湿度70~75度。

  日本一项实验结果发现,假如5月份你的床上只有30只螨虫,到6月会生长到800只,到7月增长到4000只,到8月就能在床上繁衍出一万只。

  不仅是螨虫数量,排泄物数量也会“激增”。房尘螨一天排6个粪便,假如5月时有5400份排泄物,随着螨虫数量递增,到8月就会产生180万份排泄物。

  这些螨虫的排泄物和肢体碎片正是引发皮肤与呼吸道过敏的重要原因,可导致慢性荨麻疹、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疾病。

  被螨虫“袭击”有4个迹象

  

  寄生在头皮毛囊里的螨虫不断繁殖游走,并往毛囊深处钻,刺激头皮产生瘙痒感。同时,螨虫本身携带大量细菌,容易造成炎症,也会引起瘙痒感。

  

  螨虫以头皮分泌的油脂为食,同时也能刺激头皮继续分泌大量油脂。被头螨“祸害”的头皮,一天不洗就能抠出大量的脂质“白泥”。

  

  大量螨虫、代谢废物及过度分泌的油脂堵塞毛孔,长出“痘痘”。更糟的是,葡萄球菌或链球菌可能被螨虫从皮肤表面带入毛囊造成毛囊炎。

  

  被螨虫侵袭阻塞的毛囊无法给头发供给足够营养,导致发质变细变脆;同时,螨虫还会啃食毛发使根部受损,最终造成脱发。

  学会和螨虫和平共处

  不要盲目相信市场上推销的各种除螨皂、除螨护肤品、除螨仪器等,建议到正规医院请皮肤科医生诊断。

  生活中,除螨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晒”,充足的阳光是螨虫的克星。

  80%~90%的人身上都带有蠕形螨,正常情况下大家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想要让蠕形螨收敛些,要做好3件事:清洁-保湿-防晒

  平时做好日常清洁,祛除多余油脂,可以减少对蠕形螨的“粮食供给”。同时注意做好保湿和防晒有助于养成健康的皮肤屏障。

  此外,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均衡的饮食搭配,让皮肤屏障功能和皮脂分泌维持在健康状态,是可以和蠕形螨和平共处的。

  当螨虫感染症状较严重,不能通过日常护理方式改善,则需在医生指导下,外用甲硝唑凝胶或过氧苯甲酰凝胶治疗。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