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推进路径

时间:2022-02-09 [关闭窗口]

  0至3岁婴幼儿托育问题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托育服务的发展水平不仅关系到每一个育儿家庭,也会对年轻人结婚意愿、生育意愿、生育行为及女性就业等产生潜在影响。近期,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围绕托育服务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我国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在顶层设计方面,政策文件密集出台,为托育服务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我国高度重视“一小”民生问题,国务院办公厅接连印发《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对促进托育服务健康发展进行了部署。近期发布的《“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明确了“十四五”社会发展与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提出到2025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

  在优化托育服务发展环境方面,形成部门协同发力的良好局面。2019年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先后印发《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托育机构管理规范(试行)》《托育机构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试行)》等托育机构建设管理系列文件,为各地托育机构建设提供政策指导和保障。2021年12月,人社部也发布了托育服务行业的保育师和婴幼儿发展引导员的职业技能标准。

  针对当前托育服务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瓶颈制约,各省份也分别出台实施意见、工作方案、行动方案等,对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加以部署。一些省份还出台了创建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活动方案、实施方案等,完善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方案。

  同时也要认识到,我国托育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婴幼儿家庭需求量大,公办托育机构、普惠性托育机构短缺。二是托育机构专业人才短缺。三是民办托育机构费用较高,更多满足的是有支付能力、相对高端人群的需求。四是托育服务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有待提高,托育行业的评级机制缺失,政府的监管也需要跟进。五是托育服务资源供给在城乡之间不平衡。

  推动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

  为婴幼儿家庭提供安全优质价廉的托育服务,解除家庭婴幼儿照护“后顾之忧”、解决家庭育幼负担问题,对于实现“幼有所托、幼有善育”、改善民生福祉、释放新兴消费潜力、培育经济新动能都具有重要意义。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应坚持问题导向、目标需求导向、结果导向,补齐短板,多措并举引领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是省级层面建立领导小组,科学规划布局。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托育工作统筹推进机制,加强各方资源整合,促进形成“政府﹢学校﹢机构﹢医院”为核心的体系化、全贯通、闭环式互通机制。各地落实属地责任,制定具体措施,挖掘现有资源,健全政策体系,努力提升托育服务能力,积极推动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

  二是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多元化托育服务模式,打造早教托育品牌。坚持以市场投入为主,吸引支持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托育服务领域,打造多类型试点示范托育机构。将托育服务纳入公共服务体系的范畴,如采取向民办托育机构进行政府采购或者服务外包的方式;试点推广社区托育;鼓励用人单位为本单位职工提供托育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实施“托幼一体化”。从国际比较的视野来看,西方发达国家针对0至3岁婴幼儿的多样化托育服务模式中,家庭托育点的服务模式值得借鉴。可出台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规范家庭托育点的管理、人员资质、服务标准、监督管理等,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月托、日托、小时托、夜托等不同的托育方式。

  三是强化托育服务供给保障能力。大力建设公办托育机构,扩大服务供给。加强托育服务设施用地保障,鼓励盘活利用存量闲置资源发展托育服务。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质量有保障、价格可承受、安全、方便、规范化的普惠性托育服务。通过规划建设普惠性托育机构,完善托育服务基础设施条件,推动设施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各级财政投入的作用,对已备案的社会办普惠性托育机构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如给予资金补助和托位运营补助;引导金融机构对普惠性托育机构提供金融支持,鼓励银行、保险、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参与合作。

  四是科技赋能发展“智慧托育”。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技术,积极推进智慧托育信息平台建设,研发应用婴幼儿照护个性化健康与营养管理等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托育服务的全流程、动态化、精细化监管。开发科学育儿公益课程、父母课堂等“网课”,为家庭育儿提供指导。

  五是加快完善人才培养、激励、评价机制。利用院校培养、社会培训等多种渠道,加强婴幼儿早期发展与健康管理人才培养,鼓励和支持中高等职业学校、普通高校尽快设立托育相关专业,同时通过职后继续教育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加快培养专业人才。

  本文发表于2022年2月9日《中国人口报》

  文┃冉鸿燕

  本文系辽宁省智库项目(2021JH4/1040002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中共辽宁省委党校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来源:人口发展观察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