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人口监测分析方法与能力培养

时间:2022-09-21 [关闭窗口]

  本文发表于2022年9月14日《中国人口报》理论版

  文┃廖建锋

  近年来江西省在做好新时代人口监测工作上有一些思考和实践,省本级非常注重全员人口数据的分析研究和成果开发,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齐头并进,人口监测关注点由内到外,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出生到死亡,初步形成了人口监测的江西模式。我们在多年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做好人口监测,需要坚持“六个注重”,同时强化“五项能力”。

  在监测分析方法上,要坚持“六个注重”

  一是注重大数据汇总核算。全员人口信息系统是一个庞大的人口个案信息数据库,江西户籍人口比常住人口多500万人以上,全员人口(户籍人口和跨省流入人口)比户籍人口多几十万人。江西人口监测分析所获得的每个数据结论,都是基于人口个案数据汇总,而非抽样加权推算。因为相比之下,个案数据汇总的精准度明显更高。我们体会到,在省域层面的人口大数据汇总即便偶尔存在某些核算技术上的细微偏差,其结果也不会影响对全省整体人口形势的准确研判。

  二是注重多组数据来源对比。有比较才有鉴别,人口监测分析切忌使用单一来源数据说话,靠谱的研判一定经得起多方面来源数据的验证与推敲。如在分析出生人口时,我们将省内住院分娩活产数、计划免疫两个第一针数、基层采集录入全员人口信息系统的新生人口数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又如,在分析人口死亡情况时,我们综合比对疾控部门的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民政部门的殡葬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基层采集的人口死亡信息以及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七普)基础数据所做推算的结果等。我们体会到,全员人口数据分析涉及人口的数量、素质、结构、分布、流动等基本要素,无论是聚焦分析哪个方面,真相均只有一个,但揭示真相需要多方印证,因此需要多组来源数据的支持。而如果有哪组数据反映的变化趋势与其他几组迥然不同,则该组数据其实并不值得采信。

  三是注重普查数据的深度应用。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是国情国力调查,当然也是省情省力调查。人口普查结果也是基于人口个案数据汇总出来的。这其中,全省分年龄分性别人口死亡率数据,对研究非普查年份的常住人口变化和户籍人口变化,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特别是历年来江西人口死亡水平总体稳定,不同年度仅有细微变动。由此,我们使用七普反映的人口死亡水平数据,分别对江西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变化进行推算、梳理,然后将两者反映的人口变动趋势和时间节点进行对比,发现它们在诸多方面高度一致。我们体会到,对人口变动态势的研究,应兼顾比对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变化。那些基于两组数据比对所获得的一致研判,无疑更经得起历史检验。

  四是注重历年数据回溯看趋势。在分析当年人口形势时,最好在全员人口信息系统中回溯汇总此前五年以上的人口数据来观察。我们体会到,两个年度间的数据对比往往只会看到同比增减变化,而五到十年间的数据对比则能看清趋势节点。

  五是注重符合逻辑的合理推算。人口发展有许多客观存在的内在逻辑,尽管我们未必能敏锐察觉并悉数发掘出来,更未必能够透彻解读其成因。通常情况下,人口发展的内在逻辑长期维持稳定,外部因素的强有力刺激作用可能会带来1至2年的短时异动,但之后很快就回归常态。例如,在省域层面,一年之中总有几个月是相对固定的人口出生量较多月份或较少月份。同时,我们也体会到,人口发展的一些内在逻辑可能会因不同地域、不同层级而存在显著差异,如南方与北方、省域与县域。因此,要立足自身层面,通过历年人口数据的回溯汇总与纵向比对,发现那些有价值的潜在线索,然后反复验证并修正其逻辑有效性。

  六是注重不断充实数据分析视角。人口监测分析结果往往不是一劳永逸、一锤定音、不可改变的定论,因而对人口问题的研判是不可能一次性定论的。人口问题之所以需要持续跟踪,原因有多点:其一,研究者的数据占有量和有效性存在局限;其二,先前所做研判需要回溯审视存在多大的偏差。作为承担人口监测职责的卫生健康部门,我们首先要全面用好系统内部的人口相关数据,同时要积极协调利用系统外的人口相关数据,尤其是那些同样采集了全社会人口个案信息的部门数据库。我们体会到,随着掌握的人口数据资源增多,分析的视角就会自然拓宽,在多方数据来源的支持下,研判结论就会更加可靠。而研判结论的可靠性应成为衡量监测水平的首要标准。

  在监测能力培养上,要持续强化“五项能力”

  一是人口信息的及时采集与更新能力。全员人口数据库在初创时需要集中大量人力、集中一段时间,集中采集录入人口个案信息。在数据库建立后,人口数据的更新就要进入常态化阶段。涉及人口生育、婚姻变化等新信息,需要县、乡、村三级协同及时掌握并在系统中更新录入;涉及人口死亡、迁居省外等新信息,则需要县、乡两级协同掌握并及时在系统中注销管理。信息实时更新对保障全员人口数据库质量至关重要。为此,需要一支责任心强、岗位相对稳定、熟悉信息变动采集渠道、熟练操作全员人口信息系统的县、乡、村三级工作人员队伍。特别要重视基层队伍建设,基层信息更新能力越强,省级数据研判就越准。

  二是全员人口信息的逻辑校核能力。目前全员人口信息采集录入与更新维护,主要还是依靠人力手工操作,而不是机器智能化输入,因而误差是无法避免的。同时信息更新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滞后性。为此,很有必要定期对全员人口数据库信息进行逻辑校核。对疑似不合逻辑、有悖于常理的信息,及时组织有关县区开展针对性核查和清理。校核查找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如按出生年份、分性别人口数据表,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全员人口各汇出一张,然后将其两两比对。再如,百岁以上老人始终是少数,可以悉数逐一上户核实。

  三是人口监测的专项调查能力。人口问题包罗万象,但全员人口个案的数据项多数是基础性信息,大量鲜活的社会信息是无法通过全员人口数据库汇总的,只能通过专项调查来获取。比如,目前婚育年龄段未婚人群的成家意愿如何?他们面临哪些实际困难?又如,目前全国有多少从事人口监测的工作人员?队伍结构和业务水平如何?我们体会到,人口监测专项调查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涉及问卷设计能力、调查动员能力、快速汇总能力、问题剖析能力、报告撰写能力等多方面能力。

  四是人口监测队伍的建设能力。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确保有人做事,其次是确保有能力做事,再次是确保做事者干成事不出事。有人做事,就需要督促基层从工作需要出发按规定配备人员;有能力做事,就需要组织基层队伍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业务技能;做事者干成事不出事,就需要建立健全人口信息安全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预防全员人口数据信息外泄等风险。

  五是人口监测的成果运用能力。人口监测是为科学制定人口与经济社会相关政策措施服务的。建设全员人口数据库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和应用人口信息。有价值的信息都是零散潜藏在浩瀚的大数据之中。我们要对全员人口数据进行成果开发,首先要有数据抓取能力。其次要对汇总出来的数据进行整理,在繁杂的数据中发掘有研究价值的那部分。平时琢磨越深入,洞察力就会越敏锐。再次要在数据梳理基础上,分析相关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趋势。最后是形成监测分析报告,所有的论点结论都要基于数据支持,让数据说话。拥有多年分析经验固然好,但也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因此一定要克服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让每次分析都成为新的监测起点。

  作者单位:江西省卫生健康委

来源:人口发展观察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