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释放流动人口消费潜力

时间:2022-11-14 [关闭窗口]

  通常本地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模式较为稳定,而流动人口在从农村到城市、从欠发达城市到发达城市的过程中,其收入水平、消费模式均会发生改变。在当前通过大力提振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时期,释放流动人口的消费潜力是扩大内需政策实施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其中的关键在于准确认识流动人口的消费现状,分析其消费活动对经济产生影响的主要特征,并寻求有效释放其消费潜力的可能路径。

  笔者基于有效需求理论,厘清流动人口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利用体现最新流动人口规模、分布结构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详细反映流动人口消费、购买活动的微观调查数据,借助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对2020年各省份流动人口消费所拉动的增加值进行全面系统的量化。继而,为寻求“十四五”时期释放流动人口消费潜力的有效路径,基于“十四五”期间城镇化、市民化和经济增长、产业发展目标设置3种情景路径评估2021年至2025年流动人口的消费规模及经济效应。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或人口规模越大省份的流动人口消费对当地经济的贡献越突出

  测算结果表明,2020年流动人口的消费体量达9.7万亿元,拉动当年增加值超过8.3万亿元。其中,广东省的经济效应最大(1.4万亿元),该省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流动人口,大规模跨省人口流入为当地消费市场扩张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广东省整体较高的收入水平也为释放流动人口消费潜力提供了基础保障。其次是增加值均高于0.4万亿元的浙江、江苏、山东、河南和四川。其中,浙江、江苏属于东南沿海经济发展很具代表性的省份,其高度发达的民营经济为流动人口提供了充沛的就业岗位和较高的工资性收入,吸引大量中西部和邻近省份人口的跨省流入,这是推动当地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而山东、河南和四川属于人口大省,省内人口向经济中心城市集聚是推动当地城镇化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流动人口的消费活动为服务业、制造业大力发展创造了新动能和新机遇

  流动人口消费对批发和零售业影响最大,共创造2.3万亿元的增加值,该行业作为支撑社会消费品零售的中流砥柱,覆盖了所有货物和服务的流通活动,流动人口的全部消费活动与该行业密切关联。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的增加值也具一定规模,表明流动人口食、住支出比例较大,这是未来流动人口政策实施的主要靶点;在大规模流动人口消费推动生产、流通部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的资金流规模也相应扩大,极大增加了金融系统储蓄和资产业务的体量。

  流动人口消费拉动的制造业增加值为2.8万亿元,意味着流动人口的消费活动对制造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其中拉动食品和烟草业(0.9万亿元)、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0.5万亿元)的增加值较大。制造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产业链上处于核心位置,是满足流动人口日常消费活动的关键部门。总体上,流动人口作为劳动力主体参与制造业相关生产活动的同时,其天然的消费属性也成为流入地制造业扩张的重要驱动力。

  提升收入水平、优化消费结构是释放流动人口消费潜力的重要途径

  按照收入分位点从低到高依次将各省份流动人口划分为低收入、中低收入、中等收入、中高收入、较高收入和最高收入六组。其中,较高收入组流动人口消费拉动的增加值最大(28.5%);中高收入组(27.5%)和中等收入组(23.6%)次之,后两组流动人口规模大于较高收入组,通常更易于通过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等政策增强其经济效应,但目前受收入水平的限制,其消费活动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弱于较高收入组。总体上,处于中等收入水平的流动人口具有较强的消费愿望和较稳定的收入来源,其消费活动所产生的经济效应也更具持续性,是增强社会有效需求的重要力量。

  仅占流动人口总量4.7%的最高收入组拉动的增加值占比高达10.7%,表明收入水平越高的流动人口,其个体层面的消费总量往往较大。低收入组流动人口对经济的贡献微乎其微,尽管其具有强烈的消费意愿,但因支付能力有限,未能形成大规模的有效需求。因此,流动人口内部收入差距过大可能制约消费倾向提升和限制改善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及消费能力。

  所有收入组中流动人口在食、住方面的消费对经济的拉动能力最强。未来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化与需求侧管理、收入分配改革和流动人口市民化政策的逐步推进,流动人口消费结构将逐渐优化,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流动人口的生活质量,也为优化产业结构提供持续动力。

  充分释放流动人口消费潜力、发挥其经济驱动作用的政策建议

  第一,重视流动人口消费的增长空间。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在关注流动人口生产属性助力其制造业、服务业发展的同时,重视流动人口在流入地长期稳定的消费生活也是实现其内部供需循环的核心任务。如通过解决好流动人口长期的就业、居住问题,不仅可以化解这类地区“招工难”“用工荒”的矛盾,也有利于利用大规模流动人口产生的消费量级优势助力其经济持续增长。对于中、西部地区人口向中心城市集聚的现象而言,做大做强省会城市,吸引区域内人口持续流入中心城市,是充分发挥流动人口消费乘数效应的关键。

  第二,多渠道提升流动人口的收入水平。扩大流动人口消费规模的首要任务是“稳就业、增收入”,政府应加大对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扶持力度。如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以帮助流动人口适应新就业形态,取消不合理限制灵活就业的规定等,通过提升流动人口的就业能力保障其收入的可持续性,促使流动人口实现纵向流动。此外,借助收入分配手段,加大对低收入群体就业、创业的补贴力度。

  第三,促进流动人口消费结构的提质升级。政府应联合相关企业实施对流动人口购买家电、交通工具等耐用品给予补贴的政策,并利用数字经济优势推动金融保险、医疗保健和教育文化娱乐等优质服务向流动人口逐步拓展。这不仅能提升流动人口的生活质量,也能通过影响生产系统提高流入地产业链的完整性。此外,降低流动人口的居住成本是促进流动人口消费升级的重要保障,流入地政府应逐步完善住房保障和租房市场管理体系,增加保障房供应,并稳定房屋租赁价格。

  第四,加速推进流动人口市民化。研究发现,“十四五”时期加快流动人口市民化是扩大流动人口消费助力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除户籍制度改革外,健全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并向流动人口全方位覆盖,是确保流动人口无后顾之忧、充分释放其消费潜力的基本前提。这不仅能够提高流动人口及全社会整体的福利水平,也有助于激发流动人口在流入地释放更大的消费潜力和经济驱动力。因此,各级政府应着力健全流动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体系,加快推动流动人口全面融入流入地,即通过提升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稳定生产生活的预期和能力,增强流动人口的消费意愿。

  文┃王亚菲 王瑞 徐丽笑

  本文发表于2022年11月11日《中国人口报》理论版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统计与数学学院;浙江财经大学数据科学学院

来源:人口发展观察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