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控制好压力源,用这4招提升抗压能力

时间:2022-07-11 [关闭窗口]

  压力也被称为应激,包括两个要素,即压力源和人体对压力源反应。应激反应是压力源与对压力源反应的组合。

  

  压力都是不好的吗?

  压力源可以来源于境遇、挫折、心理冲突和对自我不合理的认知。也就是说,压力源有来自外在的,也有来自我们自身的。

  当压力源来自外在的境遇或挫折时,压力是被环境要求做出选择和改变时的个体感受;

  当压力源来自内在的心理冲突和对自我不合理的认知时,压力就是个体对已知或未知事件悲观的解释。

  应激反应包括心理应激和生理应激。

  短时间内,应激反应可以使身体处于充分动员的状态,心率、血压、体温、肌肉紧张度、代谢水平等都发生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增加了机体的活力,可以帮助我们应对紧急情况,对人体是有利的。

  但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或短时间内受到极强压力刺激,个体承受能力远不足以达到环境要求,就会产生一系列问题,抵抗力下降、精力损耗等,使得人体出现不舒适的生理、心理紧张状态,如失眠、头痛、高血压、焦虑抑郁情绪等,甚至罹患心身疾病。

  

  压力可以减少吗?

  其实压力是无处不在、不可避免的。我们可以换一种说法,压力是可以被调适的。没有压力就没有成长。

  个体一生的发展,在每个阶段都需要应付新的要求。

  在人生不同阶段,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去应对压力,对个体的健康发展是必要的。正所谓“人无压力轻飘飘”,适当的压力是前进的动力,无压力的状态本身就不存在,而且在环境应激削弱的情况下,人反而会变得无所事事,忧心忡忡。

  所以说,我们应当学会的不是如何规避压力,而是调整自己去适应和应对压力。

  面对压力时,一味地抱怨环境和挫折是于事无补的,而消极的应对策略可能会导致不良情绪和不健康行为。

  吸烟、喝酒、喝浓咖啡等是不少人选择的解压方式,以达到精神的愉悦和放松。但是,这些物质造成的放松和兴奋都是短期效应,过后会出现不良情绪和失眠。

  使用者可能会通过不断摄入来延迟初期感受和后期不良反应的到来,这种持续作用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并有可能是物质成瘾的原因之一。

  还有人采用回避现实的方式,沉迷于网络和虚拟空间,久而久之造成网络成瘾、手机病、睡眠习惯颠倒,非但不利于获取有效的心理支持,反而造成脱离社会,与现实生活渐行渐远。

  

  如何应对压力?

  01

  控制压力源

  外在的压力源

  对于来自外在的压力源,消除和减弱的方式是完善对时间和工作方式的管理

  中老年朋友应当适当放慢和控制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开始适当减少工作量。

  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要探索适合自己的方法,做好时间管理和授权,提高效率。

  人际关系方面也同样需要开始做减法,远离不必要的或对自己有负面影响的人际交往,注重团队合作,发挥团队中不同类型人员的特点,优势互补,以应对工作中的问题。

  内在的压力源

  心理冲突和对自我不合理的认知是来自于内在的压力源。

  习惯性思维中我们都会对自己有较高的期望值,而我们常常看的朋友圈等自媒体中,大家也都倾向于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这有意无意间更提升了我们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的期望值与现实的差距使得我们的心理冲突加剧。

  我们还有一种习惯性思维,就是认为自己在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应该做得更优秀。然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亦是如此,即使是自己擅长的方面也一定会有不够强的地方。而过多纠结于自己工作或生活中的弱项,反而会影响自己优势的发挥。

  因此,消除和减弱内在的压力源的方式是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优势和弱项,在充分发挥自己优势的同时,安然接纳自己的弱项

  02

  增强自身的抗压能力

  适应能力强的人具备的特质包括:身体强壮、态度积极、乐观开朗、意志坚定、阅历丰富、家庭和睦、人际关系良好、行为目标性不特别强烈。

  ● 稳定的身体状态

  积极运动,如进行适当有氧运动,强身健体,可以让我们有抵抗压力的身体基础。

  有氧运动是指强度低且富有韵律的运动,能够降低炎症细胞对大脑的损害,也可以减轻身体的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延缓人体的衰老。有氧运动达到一定阶段时,大脑会释放一种类似吗啡的激素—内啡肽,能调动神经内分泌系统,对抗疼痛、振奋精神并缓解抑郁。

  有氧运动在预防焦虑抑郁症状方面有明确的效果,还可以帮助睡眠,提升自信和对自身的掌控感,促进社会交往。

  建议经常采取户外有充足光照的运动方式,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瑜伽、羽毛球等。作为中国传统体育养生项目,太极拳、八段锦是体医结合的典型代表,也是中老年朋友喜爱并适合的运动方式。

  有氧运动的时长,一般每周运动3至5天,每次锻炼时间不必太长(20~30分钟),内啡肽水平会有所提升。如有必要可以寻求医生和专业人员的帮助,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运动方案。

  ● 稳定的心理状态

  我们前面说过,消除和减弱内在压力源的方式是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客观认知自己的优势和弱项。这些都是为了不自己给自己树敌、自己给自己增加压力源。

  因此,更乐观地以接纳的心态看待自己、看待他人,有助于我们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应对压力。

  此外,转变对压力的负性认知,从认识上看到压力可能带来的行为动力,也就是压力对生存、成长的促进作用和积极意义,对于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也是非常重要的。

  工作之外有爱好,业余爱好也是稳定心理状态的良好途径。要懂得愉悦自己,享受生活,花费一定的时间在休闲和娱乐方面,陶冶情操。

  ● 稳定的生活节奏

  要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很多慢性病的形成都是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慢慢积累所导致的,这些不良习惯对于心理疾病也是促发因素。

  比如三餐不定时、作息不规律、熬夜、饮食过于油腻、晚间吃得太饱、过度社交应酬、吸烟、饮酒无度等。这样的生活习惯如果年复一年,体力和精力必然透支,让人容易疲劳、衰老,抗压能力削弱,情绪变得脆弱、急躁。

  所以对于养生,重要的还是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养成习惯并一直保持下去。

  丰富且规律的生活能提高我们的心理免疫力,更有信心和力量面对不断变化且未知的风险。

  ● 构建自己的抗压体系

  稳固的社会和家庭支持是抗压利器。

  具有良好、亲密的人际关系者,会显得更加快乐、顽强和健康。在面对压力时向家人或朋友倾诉,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适当宣泄,会增加乐观态度和幸福感。

  亲密关系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投入,将人际关系建立在真诚互助的基础上,对亲人和朋友给予耐心平静的倾听,感同身受的共情,坦诚无私的支持,使彼此成为缓解双方压力的良药。

  最后还要记得,必要时还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我们总是会遇到一些紧急的、突发的事件,或是一段比较长时间的持续工作或生活压力,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缓解压力带来的负面情绪也非常重要。

  大家可以探索适合自己的压力应对方法,冥想、音乐、读书、种花、养小动物乃至睡觉,每个人适合的方法可能会不同。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并将之发扬光大,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方法。

来源:中老年保健杂志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