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人力资本现状和趋势

时间:2023-12-01 [关闭窗口]

  人力资本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人力资本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越来越取决于该国的人力资本存量、质量和开发利用,及其同其他生产要素的综合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人力资本既是教育、科技发展的结果,也是教育、科技发展的条件,要求我们在新发展阶段,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本,不断积累培育高质量人力资本,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一、中国劳动力总量丰富,依旧处于人口红利期

  中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从1950年以来不断增加,在2013年达到峰值的10.10亿人,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此后,劳动年龄人口虽然有所下降,但依然保持在较高规模,2022年为9.63亿人,2030年前保持在9.50亿人以上,2035年前在9亿人以上,2044年前在8亿人以上。从占比来看,2050年前,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始终在55%以上,特别是1980年以来,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不断上升,持续到2010年的74.5%。随后,占比逐渐下降,2022年为68.2%。2022~2027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比有所波动,此后进入下降通道,2050年降至57.4%。

  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较高,提供了较长时间的人口红利期,在一系列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力积极性的政策措施下,中国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尽管未来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占比有所下降,但依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仍处于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期,依旧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背景下,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具有较好的健康素质。随着延迟退休等政策的推行,劳动力供给也会相应地增加,低龄老年人口也具有较好的身体条件和文化素质,亦可提供可靠的劳动力供给。中国有近9亿劳动力,每年新增劳动力超过1500万人,人力资源丰富仍然是中国的突出优势。更重要的是,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过2.4亿人,可以说,“人口红利”没有消失,“人才红利”正在形成,发展动力依旧强劲。

  二、人口资源禀赋优势明显,人力资本存量继续增加

  (一)平均预期寿命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不断提高,1990年以来,年均增长率达到1.50%,是在极高人类发展水平和高人类发展水平国家和地区中提高最快的国家。根据《世界人口展望2022》,1990年以来,中国的出生人口预期寿命从68.0岁上升到2021年的78.2岁,年均提高0.3岁,并且始终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接近美国等发达国家水平。

  (二)教育投入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力资本的培育和积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不断增长,2012年占GDP的比例达到4%,此后持续保持在4%以上,教育成为财政一般公共预算第一大支出。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压力逐年加大、财政收支矛盾非常突出的情况下,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始终坚持逐年只增不减。2012~2021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0年累计支出33.5万亿元,年均增长9.4%,高于同期GDP年均名义增幅(8.9%)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幅(6.9%)。4%成果的持续巩固,有力支撑了中国举办世界最大规模教育体系,有力推动了中国教育现代化总体发展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

  (三)教育发展

  中国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2011年,实现了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1992年的26.0%提高至2022年的91.6%,年均提高2.19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90年的3.4%提高至2022年的59.6%,年均提高1.76个百分点。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中国高等教育毕业生也不断增加,为市场提供了大量高素质劳动力。2000年,中国本专科和研究生毕业人数仅有100.9万人,到 2021年,已经增加到903.8万人,平均每年增加8.0%。

  (四)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水平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2021-2022》,中国的预期受教育年限由1990年的8.6年,上升到2021年的14.2年,年均提高0.19年。不仅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不断向发达国家的水平靠近。

  2021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了10.9年,相当于高中二年级的水平,比2012年增加了1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是24.9%,比2012年提高了10.3个百分点。全国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超过2.18亿人。2022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4年,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55%左右。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2035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的目标。使用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育多状态模型测算,当前到205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将不断提高,2035年超过12年,2050年达到14年。虽然劳动年龄人口规模持续下降,但由于人均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力资本存量在2035年前仍持续增加。

  三、劳动参与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较高。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尽管近年来中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有所下降,从1990年的将近85%,下降到2019年的75.88%,但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仍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较高,2019年达到68.57%,与美国水平相当,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及印度等国。

  当前,中国正处于人口城镇化中期阶段,2022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5.22%,9.21亿人口在城镇工作生活。2020年,中国流动人口总量为3.76亿人,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69.73%,人口流动趋势更加明显,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人口分布向城市集聚,农村人口向中心城镇集聚,为经济发展提供大规模的劳动力。未来30年,人口流动迁移和城镇化发展仍然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因素。

  四、结语

  当前到未来一段时间,尽管人口规模开始下降,但中国仍具备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大、人口抚养比相对低、人口素质不断提升、劳动参与率高等人口资源禀赋优势,特别是劳动力素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人力资本不断积累,形成人力资本新红利,可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我们要充分利用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禀赋优势,创新发展理念,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开发、培育、利用,通过人力资本的提升开辟经济社会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来源:大国人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