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代会 > 经验汇编 >
 
关注热点  聚焦服务
与时俱进不断满足群众服务新需求
雨花台区计生协
  计划生育国策实施以来,第一代独生子女的老人们已经超过60岁,医疗和养老日趋成为他们关注和面临的焦点问题,特别是计生特殊家庭,他们尤其担心病无所护、老无所养。目前我国的养老、医疗保障体制仍处于改革和完善阶段,养老保障制度并不能完全满足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这一特殊群体的需求,为切实解决好计生特殊家庭的需求,雨花台区在计生特殊家庭的医疗、养老精准帮扶上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政府主导,通过多元化方式,引进第三方的社会力量,合力共建,做好个性化服务,用社会力量解决社会问题,切实做好医疗、养老帮扶。
一、注重精准服务,多方位提供医疗帮扶
  1.家庭医生服务“制度化”。出台《关于建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实施方案》,把家庭医生服务纳入联系人制度,建立1名街道分管领导、1名社区计生专干、1名家庭医生为固定联系人、N个志愿者为动态联系人的“3+N”帮扶团队,实行联系人“三定”制度(即定岗、定位、定责),制作发放计生特扶对象联系卡,每月固定联系人联系计生特扶对象不少于2次,按需为计生特殊家庭提供好精神抚慰、生活帮扶和医疗帮扶。
  2.医疗帮扶实施“多元化”。一是医疗帮扶协议化。各街道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在普惠要求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一街一特”,与辖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署各具特色的医疗帮扶协议,为计生特殊家庭提供多种优先、优惠等医疗帮扶。二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个性化。雨花台区把计生特殊家庭纳入家庭医生签约重点服务对象,计生特殊家庭的家庭医生签约,在全市率先实现愿签尽签。创新家庭医生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组建37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建成家庭医生签约联盟,政府购买服务,对计生特殊家庭免费签订“个性化服务包”,采取网上预约服务和定期巡诊,推动对计生特殊家庭的健康管理服务从“出门求医”向“居家问诊”模式转变,为群众提供专业化的家庭健康管理服务。雨花台区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做法得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三是健康管理信息化。实行“一卡一档”制,优先建立计生特扶人员健康管理档案,在全市第一个制作发放“特扶人员医疗扶助卡”,让他们持卡在区医院和全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享受优先、优惠、转诊绿色通道等特色签约服务,在省、市医疗帮扶政策出台前率先把计生特扶对象医疗保障工作落实到位。
  3.保险帮扶保障“防御化”。充分发挥保险保障功能,为计生特殊家庭免费购买住院护理和大病保险,各街道结合实际,在区规定项目的基础上,扩大医疗保险项目,切实提高计生特殊困难家庭抵御风险能力。
二、注重政府主导,多模式实施养老帮扶
  1.政府主导,加大政策推动。雨花台区将计生特殊家庭优先纳入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特别是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的居家养老和志愿者服务中,纳入享受的重点人群,开通智慧养老信息服务平台,70岁以上计生特扶老人免费享受政府购买的各项养老服务,切实为他们提供好居家养老照护。卫健与民政部门共同推进“医养结合”工作,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医疗机构,优化审批程序,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申请开设医务室、康复护理站,给予优先和鼓励。
  2.医养结合,建立多模式养老帮扶。一是在社会养老机构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养老+医疗”帮扶模式。对于医疗养老机构,计生特殊家庭优先优惠入住。各街道对入住辖区内的养老机构的计生特扶对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做好医疗及养老帮扶;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创新建立“医疗+养老”、“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得到了国家、省、市卫健委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二是在社区,建立“居家+养老+医疗”的帮扶模式。启动政府、公益性社会组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志愿者队伍“四位一体”的医养结合工作模式试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会员、志愿者服务,为计生特殊家庭提供居家养老帮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与街道或社区签约,为社区居家养老人员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公益养老服务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精神关怀与生活服务;成立居家护理站,提供上门护理服务;志愿者通过“一对一”签约式帮扶提供生活服务,通过多模式服务丰富社区化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新内涵。
  雨花台区对计生特殊家庭的医疗养老帮扶,虽然还在探索阶段,但已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切实为群众解决了部分医疗、养老方面的困难。下一步,将在政策推动、政策体系建设等方面继续努力。